中新网西安12月1日电 (李一璠)“2023年,陕西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县(市、区)由49个扩大到83个,建设紧密型医共体158个,医共体建设工作由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推进。”陕西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联昌1日表示。
当日,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,介绍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。
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是实施健康陕西建设战略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构建合理有序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路径。”杨联昌表示,今年以来,陕西主要进行完善政策体系、扩大建设范围、开展年度监测、加强培训督导等6方面工作。
10月27日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消化道肿瘤早筛、早诊、早治进区县大型公益活动在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医院举办。 缑永强 摄
据悉,该省制定《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》等4个文件,不断强化政策指导。为丰富建设内涵,今年陕西省遴选11个县(区)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县镇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共同建设项目,通过共同开展科室建设、开展诊疗业务,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提升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。
同时,陕西省推进“千县工程”组团式帮扶与医共体建设衔接,54个县级医院胸痛、卒中、创伤等三大中心功能向镇卫生院延伸,为急诊急救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时间。为发挥苏陕协作、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机制作用,陕西省内4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05家县级医院,江苏省66家三级医院帮扶56个陕西省脱贫县县级医院。据悉,11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累计新建临床科室19个,开展新技术、新业务273项。
按照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年度监测工作安排,该省对32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上监测,58个医共体建设县开展线下监测,做好监测结果应用。同时,在陕西省范围内推广汉阴县、澄城县等建设经验。
据了解,下一步,陕西省将持续围绕完善组织领导体系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、下沉优质医疗资源、强化信息化支撑等方面,持续巩固完善该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。(完)
中新网长沙12月1日电 (邓霞 李韵佳)可与文献对照的盟誓资料侯马盟书、展现中原青铜文化和铸铜技艺水平的侯马陶范、吴王僚当王子时所用兵器王子于戈……12月1日,“晋国霸业——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”在长沙博物馆开展,共展出149件(套)珍贵文物,展现了晋国600余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参观者欣赏晋公盘。中新网记者 邓霞 摄
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,长沙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联合承办,以晋国开创霸业之路为时间线索,分“开基立业”“争霸春秋”“余烈三晋”三个单元,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晋国从分封、扩张到称霸中原,再到盛极而衰、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。展出的149件(套)珍贵文物涵盖青铜礼乐器、车马器、兵器等,均为山西博物院收藏、出土山西地区周代重要墓葬和遗址。
其中,晋文公重耳给长女陪嫁的晋公盘精巧可爱,堪称古代嫁妆的“天花板”,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。由青铜制成的晋公盘是一种盥器(洗涤的器具),盘内底中央一对精美的浮雕龙盘绕成圆形,盘上饰有鸟、龟、鱼、蛙等多种动物。最有趣的是,19个圆雕动物均可360度旋转,鸟嘴可以自由开合,鳖头也能任意伸缩。此外,晋公盘内壁还有7处铭文,共183字,追溯了晋国先祖唐叔虞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事迹。
参观者欣赏展品。中新网记者 邓霞 摄
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表示,本次展览是山西地区多项重大考古发现的一次集中亮相。一方面,曲村—天马遗址、羊舌墓地、闻喜上郭遗址、侯马晋国都城遗址,取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,建立了完整的晋文化考古学编年,很多内容还与史籍相互印证;另一方面,永凝堡、大河口、横水等遗址与墓地的科学发掘,出土大量珍贵文物,改变了学界对晋南地区西周时期政治格局的认识,为解决西周历史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独特贡献。
此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24年3月17日。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,春秋时期,晋、楚两国之间激荡相遇,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晋楚文化汇聚交流,共同承续了中华文明丰富生动的历史记忆。此次从山西博物院引进晋系青铜文物精品,让长沙市民在“家门口”见证千年中原历史文化,是该馆秉承“城市博物馆”“大众博物馆”文化担当最生动的注脚。(完)